山西省懷仁縣地處大同盆地西面,面積1230平方公里,人口40萬,是一個以煤為基,建材、陶瓷、養殖、醫藥多業并舉,經濟發展較快,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的塞外宜居縣城。
近年來,懷仁縣人民檢察院在上級有關部門和院黨組的正確領導下,以服務全縣工作大局、創建和諧平安懷仁為目標,大力促進社會管理創新,實施網格化管理,建立社區矯正聯管模式。以《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的實施為契機,結合懷仁社區矯正工作特點和實際,在機構隊伍建設、工作機制建設、監督措施方法等方面大膽探索,積極實施,使懷仁縣人民檢察院社區矯正檢察監督工作開展的有聲有色,成效顯著。自2010年4月實行司法行政機關為社區矯正實施主體以來,全縣共接收各類社區矯正人員459人,截止目前,以解矯266人,無一脫管、漏管,無重新犯罪。我院的社區矯法律監督工作連續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一、 健全組織機構,確立網絡化管理新模式
為了有效地開展社區矯正法律監督工作,懷仁縣檢察院積極爭取政法委的支持,成立了綜治委監外執行罪犯監督管理工作領導組辦公室,設在監所檢察科,負責指導、監督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實施,協調有關部門解決社區矯正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檢查指導懷仁縣社區矯正工作的實施。懷仁縣檢察院還在云中鎮成立了社區矯正檢察監督室,以監所科長為主任,監所科干警為成員,聘請全鎮十五個社區工作站站長為聯絡員,充分利用社區工作人員熟悉轄區居民的有利條件,能夠順暢及時了解社區矯正人員的具體情況。同時把這種模式推廣到全縣其他鄉鎮,聘用各村村委會主任為聯絡員,能夠及時地了解全縣各村社區矯正人員的情況。這樣就把社區矯正檢察監督工作與全縣實行的網格化管理緊密結合起來,不留死角,實現了工作方法的創新。
二、 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社區矯正法律監督貫穿社區矯正全過程
為了把社區矯正法律監督工作做的扎實有效,懷仁縣人民檢察院與法院、公安、司法局協商,會簽了《關于社區矯正工作規定》,以加強監外執行檢察監督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首先是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做到底數清。懷仁縣社區矯正對象數量大,交付執行渠道廣,各部門執行法律不統一。如有的法院交付到派出所執行,有的把執行法律文書寄到人民檢察院,沒有統一交付司法行政部門,有的監獄或法院不給檢察院監所部門送達有關法律文書,這樣就給檢察機關摸清底數造成了困難,容易造成脫管、漏管。我院以會簽文件的形式,要求公安機關接到法院或是監獄送達執行的社區矯正人員,一律按規定移交司法行政機關,同時通知檢察機關監所部門,對于公安機關接收的剝奪政法權利罪犯,及時通知監所檢察部門,檢察院監所部門每月定期與人民法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通報情況,加強交付執行環節監督,做到底數清。
二是監督制約機制。人民法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在社區矯正各環節中,出于種種原因,往往會出現違反法律規定的情況。如人民法院不及時向監所部門抄送交付執行法律文書,不按規定程序變更刑罰執行,司法行政機關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對于這些情況,懷仁縣檢察院充分利用糾正違法和檢察建議兩個文書,及時提出意見。例如懷仁縣人民法院在審理罪犯連永紅撤銷緩刑案件中,遲遲不下裁定書,遂向法院下達了糾正違法通知書,法院很快便裁定撤銷了連永紅的緩刑。再如社區矯正人員劉潤貴因更換手機號,司法行政機關無法與其取得聯系,超過法律規定的時間未報到,而司法所既不查找,也不通知人民法院,懷仁縣檢察院遂向懷仁縣司法局下達了《糾正違法通知書》,懷仁縣司法局對此非常重視,及時通知了人民法院,司法局局長和司法所長親自查找劉潤貴,很快便找到了劉潤貴。事實證明,只要我們充分發揮法律監督職能,認定的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被監督者都會認真對待,及時糾正。我們充分利用這一機制,解決了在交付執行環節監管幫教環節、刑罰變更執行環節,執行終止環節的各種違法現象,使得社區矯正能夠在法律法規的框架下正確運行,收到了很好的法律和社會效果。
三是聯系會議制度。聯席會議制度是解決一些認識模糊、看法不統一,對法律理解有分岐以及需要多家協調配合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懷仁縣司法局各司法所在監管幫教環節規章制度不統一,效果差別很大。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與司法行政機關多次召開聯席會議,研究監管幫教措施。目前,懷仁縣司法局制定了聯席會議、教育培訓、責任追究、監管、走訪、檔案管理、公益勞動等二十四項制度,制作了9份社區矯正臺帳報表,設置了社區矯正工作公示欄,規范了社區矯正工作程序。在矯正過程中,根據每個社區服刑人員的生活經歷、犯罪原因、認罪悔罪態度、家庭情況制定矯正方案,分類開展矯正,并做到“五個清楚”:即現實表現清、活動范圍清、家庭情況清、經濟來源清、社會關系清,確保問題早發現、早防范、早解決,防止重新犯罪,再如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人員不注意收集整理社區矯正人員違法的書面材料,一旦需要對矯正對象按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進行處罰或者提請人民法院裁定撤銷緩刑時,往往因證據不足而擱淺。針對這種情況,懷仁縣檢察院召集法院、公安、司法行政機關召開聯席會議,請法院和公安機關的相關人員講解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加強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的證據意識。如今聯席會議制度已經成了懷仁縣檢察院加強社區矯正法律監督的一項重要制度,為懷仁社區矯正工作順利進行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是協調配合機制。社區矯正是一項專門機關、有關部門、社會工作者、志愿者和社區矯正人員所在單位、學校、家庭成員或者監護人、保證人等共同參與的一項社會工程,因此加強與各參與人的協調配合,成為社區矯正工作的聯得完美成效的重要一環。懷仁縣檢察院作為社區矯正法律監督者,充分發揮聯系紐帶作用,使各部門力量形成合力,做好社區矯正工作。
在針對未成年人矯治過程中,懷仁縣檢察院作出了很大努力,幫助司法行政機關建立一套適合未成年人的矯治方法。建立和學校、家長的聯系通道,及時了解未成年人的生活、學習情況變化等,針對具體情況,及時制定矯正方案,采取不公開的矯正制度,充分保護未成年人的隱私,使其能夠毫無包袱地融入社會,對家庭確有困難的未成年人聯系民政部門及時給予救助。
我們通過社區矯正檢察監督室,加強與社區的聯系,對心理有疾患的人員通過社區使其得到自愿者的心理矯治,治療其心理疾患,幫助其自食其力,真情回報社會。如社區服刑人員劉軍心理有疾患,神經有時不正常,因故意傷害被宣告緩刑。在社區矯正過程中,懷仁檢察院積極協調聯系社會專業人員為其做心理輔導,其心得得到矯正,自己壓粉條銷售,成為一名自食其國的勞動者。
三、 積極開展職務犯罪預防,加大對刑罰執行過程中違法犯罪的查處
首先,每年兩次召集人民法院、公安機關和司法行政機關相關人員開展職務犯罪預防座談會,以案說法,講解在刑罰執行過程中發生的索賄受賄,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徇私舞弊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以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的相關案例和法律規定,使其深受教育。
其次,是加大查處力度,通過向社區矯正對象發放檢察官聯系卡,向其講明權利受到侵害的投訴渠道外,還規定了對受理和發現的刑罰執行過程中的違法犯罪現象一查到底,決不姑息遷就,三年來,未接到對刑罰執行過程中職務犯罪的舉報,充分維護了社區矯正人員的合法權益。
四、 加強隊伍建設
俗話說得好,打鐵還需自身硬。懷仁縣檢察院規定檢察人員不得接受社區矯正人員的吃請、送禮,不得接受社區矯正人員財物,不得在刑罰執行過程中有侵犯社區矯正對象合法權益的行為。如接到在刑罰執行過程中對檢察人員的投訴,決不姑息,查清事實,嚴肅處理。
三年來懷仁縣檢察院本著積極參與,加強監督,不包辦代管的工作思路,扎扎實實地開展社區矯正法律監督,使得懷仁縣社區矯正對象實現了無脫管、漏管,解除矯正后無重新違法犯罪現象,社區矯正檢察監督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一是社會認可度明顯提升。廣大群眾從思想上愿意接納社區矯正人員;二是促進了家庭穩定和社會和諧。社區矯正減少了罪犯因進監獄服刑而引發的家庭破裂、子女失學、老人無人贍養等社會問題,化解了服刑人員及其親屬對政府的仇視和對立情緒;三是改造質量進一步提高,不僅無脫管、漏管,而且還涌現了一批積極接受矯正、真情回報社會的典型;四是人民法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提高了社區矯正檢察監督的認識,能夠主動接受檢察監督,進一步促進社區矯正工作更上一層樓。 |